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许鸿飞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对许鸿飞雕塑艺术走出去的思考

2016-05-18 15:06:42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宋伟光
A-A+

  当代艺术已从被受众仰望的、强调理性美的文化形态,走向了具有个人艺术立场与普世性价值的文化消费领域。所以,文化如何生成、如何走近公众,成为衡量当代艺术的一种标准。围绕这一问题,是当代艺术的参与性、互动性与传播方式,这是区别于古典艺术的语义转换。

  从接受美学看许鸿飞的“胖女人”

  现当代艺术的精神效能,在很大程度上应从接受美学角度审视。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,一件作品,即使再好,但当它没有与人们产生对接或碰撞,那么,它就没有多大的感染力,也就没有多大的传播性。在此,须进一步指出,艺术家的作品,是指与受众构成对象性关系的媒介,作品一旦与受众产生关系,那么,作品本身就已经突破了孤立的存在, 融会了读者即审美主体的经验、情感和艺术趣味的审美对象。当代艺术,有关注社会生态的哲学性思考的一面;有对形式材料等有关本体性探索的一面。但不论是哪一方面的艺术探索,最终离不开的是受众对作品的接受、阅读、反应的过程和效果。接受美学是把审美经验放在历史、社会的条件下来考察,许鸿飞的“胖女人”拥有广大的受众群,他的受众正在由国内传播到国外,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,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。

  当代艺术的国际性特征

  目前我们的艺术很难做到国际化,最关键的两点就是:一,传播力度不够;二,类同性强。这是一般艺术家致命的两点。

  有些当代艺术家都在竭力地梦想挤进国际背景当中,挤进西方视野,以求被西方认可,领到西方的“身份证”。然而,当获得不到西方的认可时,又回到本土中来寻找中国元素。于是,这难免就出现了所谓的符号化问题。其实如果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升华,譬如,对于遒劲、雄逸、飘逸、雄浑、冲淡、纤秾、沉著、高古、含蓄、流动等等这些极富中国审美精神的体会;对于气和韵的把握与表现运用;这才是形而上的运用。这样才能真正将本土文化元素提升到一个境界,变成世界性的语言。像日本、韩国等,对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提升不限于形式上,而在于抽离思想。虽然中国的当代艺术经过了从一开始模仿西方的模式,到今天发展到了一定的具有自我观点和方法的艺术作品。但由于传播力度不强,因而并没有在国际上产生多大影响。

  回过头来看许鸿飞的雕塑艺术,我认为是具有一定的走出去的条件。如何做到“文化走出去”我认为有这么几点:共通性强、互动性强、个性强、传播力度高。这几点,许鸿飞都具备了。许鸿飞从澳大利亚走到意大利、走到法国,今天他又走到了英国,他的“胖女人”,承载着自信从中国走了出去,走向了国际舞台。许鸿飞富有戏剧化的“胖女人”所到之处,之所以受欢迎,其原因是,他的作品,一去当代艺术表现出的哲学性思考所产生的严肃性,以一种轻松、幽默的状态,表达出许鸿飞对当代性的另一种认识,具有亲民性和娱乐性;同时,也因为他的作品能够给予国外的空间场域产生一种异样的风情,这些是构成许鸿飞国外巡展成功的硬道理。

  当下的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

  中国的一般民众对艺术品的欣赏有一种习惯,喜欢具象的能够看懂的东西。既然要弄清楚他们看明白的是什么,就受制于对艺术品外观形态的识别程度的限制,所以广大民众普遍认为像的就是好的,不像就不敢说好,这就是一般民众的审美观。像与不像构成中国广大民众对艺术好与不好评价的重要标准。

  什么是抽象呢?抽象不是符号化,也不是对一个形态进行简单的变形。真正的抽象艺术是把你所看到的形体进行抽离与建构。现在西方对这种形而上的抽象的艺术更感兴趣,因为在这样抽象的艺术里可以思考更多的问题。

  自然,中国也有好的抽象艺术,但是,中国欠缺的是对抽象艺术从一而终,甚至能够形成完整体系的抽象艺术家,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徘徊的艺术。西方的抽象艺术,它是将抽象作为一个问题不断去研究,然后解决这个问题,上升至形而上的层面。所以西方国家已经不习惯具象的艺术,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和结果。中国还是很多人在做具象的艺术,应该来说,这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差别,而中国的具象艺术恰恰互补了西方当代的这一块空缺。

  有人提出,国外现在一般是抽象艺术比较普及,许鸿飞的作品是具象形式的,会不会让外国人视为落伍了?我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:许鸿飞的作品,不能单单局限在抽象与具象的表层问题里。他的“胖女人”找到了人们的共通心理,那就是快乐与幽默。这是他的作品在国外能够受欢迎的原因。

  西方对艺术的教学体系注重的是理念与感觉的传导,他们已经将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。让艺术进入生活,进入公共空间,进入互动这是当代艺术的一大特点。从这个层面上看,许鸿飞的艺术具备了当代性。

  许鸿飞的雕塑所表现的“肥”与西方雕塑所表现“肥”有什么区别

  国外很多关于 “肥”的题材的雕塑,我觉得那种“肥”与许鸿飞的雕塑中表现的“肥”是不一样的。国外的雕塑对“肥”的表达其实是带有思辨性的,但许鸿飞的雕塑之“肥”的特点,是以一种“反差”的形式切入。他用这种“肥”的形象来展现胖人们的姿态、自信,阐述一种生活态度。现在主流生活审美中以“瘦”为美,这是人类生活审美的一种取向。但是艺术可以逆反人的认识而深化到另一种解读方式里。许鸿飞的“肥女人”雕塑到意大利、到澳大利亚,法国、英国,那里的公众非常喜欢。他们领悟到原来中国人对“肥”持有自己的观点;原来“肥”女人可以这么欢乐,这么自信;原来“肥”的形态是人类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快乐。说得更深一点就是,许鸿飞是对当下生活审美意趣陷入盲点的嘲讽,他用一种赤裸裸的、暴露的形态出现,从而把这种思辨推向了极端,推向了幽默!也因此,迅速让外国观众找到了人性的共通性。

  我们长期输入到国外的中国当代艺术是:各种扭曲变形人物形象以及怪胎等,这类作品占很大的比例。这是对外国人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误导;除此之外对中国的艺术的印象,就是当代艺术之前的纪念碑式的艺术形态。是许鸿飞的到来,才使外国朋友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别开洞天的一面。

  逆反者留于历史,保守者被历史遗忘

  许鸿飞在雕塑界是逆反者的形象,不顺应既有或者继承固有的模式。从历史上来讲,但凡逆反的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会遭到所谓正统者的压制,历史上均如此;但是逆反的人总能进入历史,而保守的人总是被历史所遗忘,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。

  对于许鸿飞的艺术,雕塑界持有不同的看法。但当代艺术是多元的,多元就意味着不同的观点、方法。有纪念碑式的存在、也有哲学性的思考、也有大众娱乐式的文化消费,不能仅仅站在一种的立场上看待其他现象。历史在前进,艺术在变化,不可能由一种艺术形式一直主导。

  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,呈现出多种面貌:包括装置的、抽象的、多媒体等多元的形式,甚至出现了很多跨界的方式。什么是跨界呢?就是超出界外。一是所关注的问题超出界外,第一是材料超出界外,像许鸿飞用翡翠来做雕塑就是跨到了工艺美术的行列;还有一种,将声、光、电运用到雕塑里面,跨界到科技领域。我感觉到跨界很重要,因为跨界与交叉才能出现新的东西,特别是在科技互联网时代。

  艺术走近公众,是当代艺术的使命

  艺术走近公众,有两个层面的关系。一是公众如何看待当代艺术;一是艺术家如何使自己的艺术在公众中产生影响。这是文化如何在人文空间中生长,如何引领大众的问题;也是艺术家如何确立自我身份和价值的问题。

  因此,当代艺术必须找到具有普世价值的共通性,在共通性中阐发艺术家的感知度,传达出艺术家的经验反应和语义个性。当代艺术的性质不能仅从形式、手法、观念来阐释作品的意义,是否能够对以往的艺术形态有一个概观,并从中发现自我的契合点,是当代艺术家能否提出自我的艺术主张之关键。这种主张恰逢适土,才能得到长足的生长。这个适土就是——公众。我认为许鸿飞是这片适土的拓荒者,相信在这片相对荒寒的土地中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!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许鸿飞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